银行利率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比存款利率高,两者之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1]贷款利率涉及财政与信贷,提高贷款利率,扩大存贷利差,会增加银行利润,同时,会减少企业利润,减少财政收入;反之,降低贷款利率,减小存贷利差,会减少银行利润,同时,会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增加企业收入。 按照货币资金借贷关系持续期间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划分,贷款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利率随物价或其他因素变化相应调整的利率。借贷双方可以在签订借款协议时就规定利率可以随物价或其他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调整。 浮动利率可避免固定利率的某些弊端,但计算依据多样,手续繁杂。 中国曾一度实行过的对中长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贴补的办法就是浮动利率制的一种形式。 利率按市场利率的变动可以随时调整。常常采用基本利率加成计算。通常将市场上信誉最好企业的借款利 率或商业票据利率定为基本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0.5至2个百分点作为浮动利率。到期按面值还本,平时 按规定的付息期采用浮动利率付息。 浮动利率的特点: 1、利率的变动可以灵敏地反映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 2、借贷双方所承担的利率变动的风险较小; 3、便于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 4、有助于中央银行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优缺点: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各有其优缺点。固定利率便于借方计算成本,浮动利率可以减少市场变化的风险,但 不便于计算与预测收益和成本。
|